在數年的失望后,日前發布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抗體療法可能為阿爾茨海默氏癥(又稱老年癡呆)患者帶來小的改善。
這兩種藥物——禮來公司的solanezumab和百健公司的aducanumab均靶向在阿爾茨海默氏癥病人大腦中堆積的β-淀粉樣蛋白。考慮到對抗淀粉樣蛋白的抗體藥物在針對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每項試驗中都以失敗告終,很多研究人員質疑最新成果能否經得起檢驗。兩項成果的細節在于美國華盛頓舉行的阿爾茨海默氏癥協會國際會議上得以展示。
總部位于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禮來公司稱,在一項包含了440名參與者的試驗中,solanezumab看上去使輕度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認知衰退減緩了約30%。在18個月里,這些病人精神敏銳度的喪失相當于安慰劑組中患有相似水平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參與者在僅僅12個月中所經歷的惡化程度。
禮來公司此次可謂僥幸獲勝。2012年,該公司報告說,連續18個月服用solanezumab的病人和服用安慰劑的病人之間沒有出現差異。不過,當公司重新分析此次試驗時,發現在試驗開始時癥狀輕微的參與者有了微小的改善。禮來繼續進行了6個月的試驗,并且開始讓此時病情更加嚴重的440名對照組成員服用solanezumab。
禮來在此次會議上展示,讓較晚啟動的一組服用該藥物減緩了他們的認知衰退,以便同整項研究全程接受治療的440名患者的衰退速率相匹配。這表明,該藥物靶向的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根源,而不僅僅是緩解其癥狀。
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百健公司展示的結果表明,服用中等劑量的藥物aducanumab減少了23位病人的淀粉樣蛋白,但臨床益處并不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性。今年3月,公司報告說,27位連續一年服用高劑量藥物的患者同接受安慰劑的人群相比,表現出明顯較小的認知衰退并且在其大腦中擁有較少的淀粉樣蛋白聚集。